“短视频”与“猜你想要”

现在的手机软件内容越来越觉得奇怪!感觉“它”老是强制我必须去了解一些事情,举例哔哩哔哩视频网站,当初使用这个网站还是因为里面可以搜索很多教学、科普和提升类视频,但是好像从18年短视频开始占据主流视频平台以来,“个性化推荐”的出现,B站越来越变的奇怪,充斥着社会矛盾,对立和焦虑的内容,当然也不止这一个软件,从最开始出现推荐一些同类型视频的行为到后来的“猜你喜欢”,在一个软件搜索了内容另外一个软件立刻出现相应内容与广告,好像这些平台对于如何让人上瘾的手段越来越高级且隐藏了。从其他角度观察,为什么平台总是倾向于让人对平台其下的内容成瘾,想要无时无刻的获取到人的“注意力” ?

我认为答案是资本的逐利性,因为经济的构建来源于商品的流动,留住人的注意力可以更好的投放商品广告,以增加的曝光度,进而转换为收益。随之继续发展下去,对个人危害性很大,避免技术滥用演变为新型“精神鸦片”!

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"即时反馈"和"不确定奖励机制"刺激多巴胺分泌,与毒品成瘾的神经机制高度相似。例如:
- 短视频平台的“无限滑动”模式通过短时长、高频刺激的内容推送,持续激活大脑奖赏系统,导致用户难以自控。
- 研究表明,用户平均每天在各类视频平台花费数小时以上,类似于毒品依赖者对快感的持续追求。
- 这种机制导致耐受性增强,用户需要更长时间或更强烈的内容刺激才能获得同等满足感,与毒品成瘾的耐受性特征一致。